找到相关内容4116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——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

    疲厌;   深信正法,勤行;   读诵大乘,行道礼拜;   宝炬、苏灯续命供佛;   散华供养,以华献佛;   烧香涂香,悬幡塔庙,庄严佛事;   称扬佛德,赞叹大乘,胜报无边,殊因...实相;世间一切现象,千差万别,属于有生有灭之有为法,此为虚幻假有。此二非一非异,不是绝对性的两截,因此终日度生,而实无一众生可。终日说法,而无一法可说。因事由理显,离理无事,理因事彰,若离事不能显理。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374559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之失”,而这个译本包括一法至十一法,可见不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。而在这部经中,有不少大乘的用语和说法,如“菩萨”、“菩萨发意趣大乘”、“”、“方等大乘义”、“菩萨心”、“无上正真之道”、“肉身虽灭度...),译为广说。《大毗婆沙论》解释为在诸经之中,广说种种深深法义之经文,以阐述原始佛教哲理如四谛、十二因缘、无我、五蕴、处等。这广说一类的经典和优波提舍、和伽罗那在《阿含经》里无法严格地区别。后来大乘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

    三破论》的基本观点摘录下来,同时进行辨析批判。综观全文,比较重要的论点可归纳如下。   1、针对“入国而破国”,《灭惑论》认为,大乘佛教灵活变通,二谛之法以有导俗,以无入真,而且四等弘心,拔苦,...打破诸侯国彼此疆界限域,统一划分“九州”与“五服”;《周礼》说:“职方氏掌天下之图,以掌天下之地,辨其邦国、都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狄之人民。”秦始皇始称皇帝,皇帝与天子的含义未作明确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078568.html
  •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

    顿悟顿修,如染一线丝,万条顿色。”延寿禅师说:“如顿悟顿修,亦是多生渐修,今生顿熟。”诸经均说万行才达佛境,延寿禅师说“经是佛语,禅是佛意。诸佛心口,必不相违。”(《万善同归集》)《华严经》云:“初...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。”又云:“无量众生已实无众生可。”这正是对修与不修的最好回答。   石头住南岳后,以后再未离开,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。大师在南岳修苦行,作头陀,于其《草庵歌》有最真实的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778600.html
  • “醒世诗”考辨

    云居山开示曰:   昨日说《四十二章经》中的二十难,会过来,难会变易。难是对待法,难中有易,易中有难,   在各人所用不同。不讲别的,主讲贫穷布施难吧。佛弟子行菩萨道,布施为之首。施者舍也,   ...之,只有3处异文:   急急忙忙苦追求,寒寒暖暖春秋。朝朝暮暮营家计, 昧昧昏昏白了头。   是是非非何日了,烦烦恼恼几时休。明明白白一条路,万万千千不肯修。   改变最多的当是歌手张真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278742.html
  •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

    他们了解的是“业缘”、“三世”、修行的必要、归依三宝的重要、什么是道、什么是五戒等等,最多是“四谛”、“”、“十二因缘”;而不是“空”、“真如”、“涅架”、“如来藏”等等,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所生活... 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   葛兆光   《魏书·释老志》是中国最早关于佛教历史和思想的全面记载。它的史料价值表现在:(1)它所记载的元魏僧官制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制度的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6.html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福慧资粮,所以我认为还是在秽土中修行好,成佛快。因为在净土中,“诸上善人俱会一处[27]”,我们是很难圆满这福慧二资粮的;而在秽土中,情况就大不相同,我们可以广行万行,奉行五戒十善,普度道有情,如此...特胜;二、称名念佛;三、主行与助行;四、临终十念;五、因中说果;、方便易行道。希望净土法门的弘扬,既能契应现代人的根性(契机),又不违背法的本义(契理)。   关键词: 净土法门 称名念佛 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净化本体的方法,则是以佛法上的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来净除我们心识上的弊——悭贪、毁犯、嗔恚、放逸、散乱、愚痴。这弊净除了,我们生命的本体即可恢复本来的明朗,获得永恒的解脱。...使命:佛法的主要对象是人,除人之外,道众生之中,尚有天、神、鬼,以及少数的傍生或畜生(动物),也能信受佛法。所以,虽在无人之处,或在无人听懂所诵的经义之处,只要有人诵经,就有异类的天、神、鬼、畜,来听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

    教义,是不与“圣道门”对立的“净土门”;是在不废万行的同时,强调念佛的重要;在往生行业中,强调以“忆念”为核心,而可以有种种不同的方便(称名、持咒、修习念佛三昧等等)。这些都与日本法然上人发展出来的...众生的场域。   (三)净土是众生易于得的地方   净土与秽土都是诸佛教化众生的场域,然则,诸佛之所以要庄严佛土,是为了创造容易众生的环境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九十二说:   问曰:何等是净佛土?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3879035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成立的,想开智慧,也是没有门的。只有持戒的修行,才能“满足大愿”,就是满足我们通过修学佛法而最终成佛的这种愿望。   “忍辱庄严故,得佛圆音具众相好”。忍辱,是里面的第三度。忍辱的意义是什么呢?...毒如蛇蝎。当然这些都不是天生的,而是生命从无始以来的延续中逐渐形成的。   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,叫十法界。十法界的内容,包括凡四圣。凡指:天道、阿修罗道、人道、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;四圣指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